1、战国时期四大君子:齐国的孟尝君、赵国的平原君、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2、孟尝君田文,即孟尝君。
3、妫姓田氏,名文,“战国四君”之一(注:战国四君亦称战国四公子),战国时期齐国贵族,齐威王田因齐之孙,靖郭君田婴之子,齐宣王田辟疆之侄。
4、因封袭其父爵于薛(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),又称薛公,号孟尝君。
5、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,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,门下有食客数千。
6、秦昭王求贤若渴,听说孟尝君的名气,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,封为丞相,不久逃归。
7、后为齐湣王相国。
8、曾联合韩、魏击败楚、秦。
9、齐湣王七年(前294年)因贵族田甲叛乱事,为湣王所疑,谢病归薛,不久出奔至魏,任相国。
10、曾西合秦、赵与燕共伐破齐。
11、齐襄王立,田文遂保持中立,不久复与莫联合相秦。
12、死后诸子争立,领地薛为齐、魏共同攻灭。
13、2、平原君赵胜,赵国贵族。
14、赵武灵王之子,赵惠文王之弟。
15、因贤能而闻名。
16、封于东武(今山东诸城),号平原君。
17、他礼贤下士,门下食客至数千人,和朋友关系处理的很好。
18、但不注意礼貌对待平民,后在一名门客的建议下和平民搞好了关系,威名大震。
19、赵胜初为赵惠文王之相,赵惠文王死后,又为赵孝成王之相。
20、赵孝成王七年(前259),长平之战后,秦军进围赵都邯郸(今属河北邯郸),形势十分危急。
21、赵王派赵胜向魏和楚求援。
22、门客毛遂自告奋勇,同赵胜去楚国求援,最终毛遂说服了楚王,派春申君(黄歇)率军救赵。
23、此即“毛遂自荐”。
24、援军到来之前,邯郸城内兵困粮尽,赵胜尽散家财,发动士兵坚守城池,长达三年之久。
25、直到楚军和魏信陵君援兵赶到,解邯郸之围。
26、3、信陵君魏无忌,即信陵君,魏国公子,与春申君黄歇、孟尝君田文、平原君赵胜并称为“战国四公子”。
27、是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、政治家,魏昭王少子、魏安釐王的异母弟。
28、公元前276年,被封于信陵(河南宁陵县),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。
29、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,他效仿孟尝君田文、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,延揽食客,养士数千人,自成势力。
30、魏无忌礼贤下士、急人之困,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,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。
31、但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。
32、前243年,魏无忌因伤于酒色而死。
33、十八年后,魏国为秦所灭。
34、著有《魏公子兵法》。
35、4、春申君黄歇(前314年-前238年),黄国(今河南省潢川县)人,楚国大臣,曾任楚相。
36、[1]黄歇游学博闻,善辩。
37、楚考烈王元年(公元前262年),以黄歇为相,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,封为春申君。
38、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、赵国平原君赵胜、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“战国四公子”。
39、公元前238年,楚考烈王病逝,黄歇在前去奔丧,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,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。
40、又据《越绝书》表明黄歇是在楚幽王之时为楚幽王所杀。
41、扩展资料战国时期四位有名的政治活动家,皆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,他们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,春申君黄歇,孟尝君田文,平原君赵胜,时称“战国四君子”。
42、虽然人们对战国四君子或褒或贬,但有一点却不可否认,那就是他们在当时都收养了几千门客,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,对外与敌国作政治、军事上的斗争,是战国时期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。
43、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,号信陵君,战国四君子之首。
44、是魏昭王的小儿子,魏安嫠王的异母兄弟,他为人仁厚并礼贤下士,因为有他,其他国家十多年不敢动魏国的心思。
45、设计偷窃兵符假托皇命救助赵国,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“信陵君窃符救赵”的英雄佳话。
46、赵国的平原君赵胜,赵国贵族。
47、赵武灵王之子,惠文王之弟。
48、因贤能而闻名。
49、封于东武(今山东武城),号平原君。
50、倾其家有,犒赏食客,得敢死之士三千人,击退秦兵三十里。
51、不久魏国、楚国的救兵赶到,邯郸围解。
52、楚国的春申君黄歇,战国四君子之一,以辩才扬名,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之中的人。
53、楚国太子完作为人质到秦国,被扣留了下来,春申君以命相抵,设计将太子救回楚国。
54、楚国顷襄王死后,太子完登位,就拜黄歇为国相,封为春申君。
55、从此黄歇辅国持权二十五年,说一不二,荣宠不衰。
56、齐国的孟尝君田文(?-前279年):妫姓,田氏,名文,战国四君子之一。
57、是齐威王的孙子,齐国宰相田婴的庶子。
58、被任为魏国宰相,后联合秦、赵等国攻破齐国。
59、从此,中立于诸侯国之间。
60、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战国四公子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关键词: